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人民币略有波动,市场就开始臆测:到底是何种力量在推动人民币走弱?

海外做空势力似乎已经偃旗息鼓一段时间,道理很简单,被干预怕了,所以形成了“看空不做空”的态势。

央行从3月以来一直坚持“收盘价+一篮子货币稳定”的中间价策略,目前看来也大致可信。但从细节操作上来看,央行可以通过对收盘价的管理来达到自身的政策目的,在过去的两个多月中,这一策略很明显:保持对美元的基本稳定,来达到兑一篮子货币贬值的目的。

从收盘汇率上来说,央行仍然有意保持人民币兑美元的收盘价不会弱于6.50太多,这似乎也表明央行也不愿意让市场形成对人民币会走强的观点。

在过去的两天中,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开得偏弱,让人感觉央行似乎有意引导人民币走弱。这个时点并不差,美元总体处于弱势中,这时候人民币略微走贬,跟风盘可能不会太坚决。

当然,问题仍然在于离岸市场。与境内市场不同,离岸市场上没有太多的美元结汇盘,换句话说,由于在离岸市场上持有人民币的用途有限,对人民币有实际需求的企业和机构并不多。这导致了一个问题,如果境内市场人民币走软,那么离岸市场上的多翻空也十分迅速——因为在离岸市场上的人民币多头并非来自于“实需”,而是来自于交易盘。交易盘是没有信仰的,跟风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那么“看空不做空”可能会逆转为“看空也做空”。

所以要控制离岸市场上的人民币空头情绪,央行仍然需要干预,或者允许商业银行加大跨境交易的力度。

另一个方式则是通过让在岸收盘价走强的方式来引导中间价略微走强,那么在“收盘价+一篮子货币稳定”的公式中,此前采取的是收盘价稳定偏弱,同时兑一篮子走弱的策略,那现在可能的策略是收盘价稳定偏强,结果对一篮子货币也走强。

2016年以来,人民币指数已经下跌3.8%,央行有不错的空间可以腾挪。

话题:



0

推荐

周浩

周浩

172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负责北亚地区宏观和市场研究。目前常驻新加坡,此前若干年在上海工作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