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写正题之前,有两个请求,第一,无论今天家长们今天为考生们做了什么,只是情绪的发泄,不要被当做“群体性事件”处理;第二,希望各位同行不管出了任何数据,就说“符合我们此前的预期”,或者“未来会跟随我们的预期”上升或者下滑等等。

进入正题,中国也如期公布了4月份实体经济数据。总体来说,市场对数据走弱已经有所预期,某种程度上也对中国数据的弹性表示惊叹,既能够出现3月份的“暴涨”,也能够出现4月份的“快速回落”。市场也一会乐观,一会悲观,让人有些无所适从。

总的来说,数据回归常态,工业增加值到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到10.5%,未来似乎还有进一步向常态进发的可能性——工业增加值5.5%,固定资产投资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似乎表现得不太理想,仅为10.1%,别担心,常态是10.3-10.5%,未来有上升空间。

在权威人士讲话后,数据全面回落,让人看到了“事情正在起变化”,也说明中国经济仍然在“可控”范围之内。其实也不用担心政策短期收紧,全球范围内政策仍然在放松,政策收紧不符合经济和外部格局的基本面,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要些许小心,因为再这么涨下去,可能会造成资本外流——大家看看伦敦房价,似乎也没那么贵。

央行今晨发了一篇文章,对4月份的信贷数据做出了一些解释,大致的意思是,贷款少增是因为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成了债券,政府债券发行又不在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范围之内,同时这些钱又变成了财政存款,而财政存款又不在M2的统计范围之内,因此造成了数据看起来出现“快速下滑”,同时强调货币政策没有调整。

熟悉中国货币体系的人应该知道,财政存款增加其实是表明政府将资金“归还”中央银行,事实上会造成基础货币的下降。换句话说,财政政策短期收紧造成了过去一段时间市场的“风声鹤唳”。当然,财政政策也不是不能调整的。

总结一下,市场仍然没有太大的机会,看到中国数据后,外围市场也许会有些负面解读,但只是对前期乐观情绪的修正而已。

话题:



0

推荐

周浩

周浩

172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负责北亚地区宏观和市场研究。目前常驻新加坡,此前若干年在上海工作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