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前两天在一家对冲基金路演,大家聊到了中国近期的商品价格疯涨。我提到,在最近的华尔街见闻投资峰会上,很多人谈到了商品,也有很多资金将目标转向了农产品。
 
商品上升的逻辑似乎很清晰,通胀归来、资产价格重估等等,而当螺纹钢和煤炭硬生生把PPI推到正值之后,似乎这样的逻辑更加受到追捧。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下一步大家要热炒农产品,会不会也把CPI顺势推高呢?CPI推高是否代表着通胀归来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金融市场可以带来通胀,那么我们也就不需要实体经济了,中国过亿的产业工人也都不需要上班了,坐在电脑前开个期货账户就好了。但市场并不会买账,在华尔街见闻峰会上,从事商品市场交易很多年的人都知道,商品市场的池子太小了,同时杠杆率也可以放得很高,这意味着大量的资金一旦进入这个市场,可能带来的,是对市场的毁灭性打击。当然,在这样的打击来临之前,我们只会看到疯涨的市场。
 
这样的状况在2015年的股市和2016年的房地产市场都可以看到,最后,希望股市和房市上升的监管机构,只能痛下杀手,把牛杀死。
 
市场的逻辑更加简单,可能也更加强盗——这个市场这么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但与其被别人玩死,不如被自己玩死。多数人的想法是,不参与怎么可能赚钱,另一个想法是,在退潮之前早点全身而退。支撑所有人想法的,是“钱太多”,如果不能快速钱生钱,那么就会被无情地“被中产”。
 
到最后,杀死宽松货币政策的,是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下面这张图,可以反映出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的预期差异。图中的黄线是原油价格,白线是铁矿石价格,这是从2015年年初开始的市场走势。总体来看,在今年10月份之前,两大商品的走势大致相同,但10月之后,铁矿石开始暴涨,幅度超过40%,但原油价格却略有下滑。总的来说,中国市场的通胀预期似乎比全球来得更加早,也更加急。而推升这一预期的,不是经济基本面的明显好转,而是资产价格的疯狂上升,而从房市到商品,其快速的价格翻倍,似乎意味着资产泡沫的风险比想象中更加可怕。
 
希望扭转目前的资产泡沫预期,只能是过度的紧缩。但在紧缩之前,监管机构仍然希望市场能够理性,首先,监管机构希望市场能够主动降杠杆,提高房贷的首付比例、提高商品交易手续费、拉长逆回购的期限,都带着劝退的意味;第二,政府希望为资金找到一定的出路,比如池子更深的股票市场,深港通的获批似乎带有这样的意味,当然最好资金能主动进入实体经济。
 
但如果这样的善意不被接受的话,那么最后只能是忍痛杀牛。
话题:



0

推荐

周浩

周浩

172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负责北亚地区宏观和市场研究。目前常驻新加坡,此前若干年在上海工作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