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国家统计局将于9号早上9点半公布11月份的通胀数据,按照目前的市场预期,11月份的CPI和PPI均将同比增长2.2%,按照这样的预计,CPI与PPI将在2011年9月之后、时隔5年之后再次出现“交叉”。如果说2011年的那次交叉,可以被认为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来的经济下行的信号,那么这一次的“剪刀差”重现,是否意味着经济在出现好转,同时通胀压力开始上升呢?
 
 
很不幸,根据目前的数据,我们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总体来看,从2012年以来,中国的CPI一直处于较为温和的状况,即使PPI在2015年出现加速下滑,CPI也保持得较为平稳。
 
历史上来看,PPI与CPI之间存在一定的传导性,但这样的关系在2011年之后显得不再明显。传统上,很多经济研究认为PPI是先行指标,上游原料价格上升带动PPI上升,然后逐步传导至下游领域,从而导致CPI出现上升。这样的解释通行数十年,但在过去的5年中,我们却没有发现CPI与PPI之间的相关性。
 
 
另一个判断CPI的先行指标,则是猪肉价格,这在中国被称为“猪周期”,而通过“猪粮比”和母猪存栏等数据,可以更好地预测CPI的走势,总体来说,肉贱杀猪,猪价渐起,通胀也会渐渐上升,但从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出,在2011年之后,“猪周期”也基本消失。
 
 
留给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可以判断CPI的走势,答案将会五花八门,但真正的答案可能是“我不知道”。从高频数据来看,食品价格是判断CPI的最佳指标,但以什么来预测食品价格,是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整体食品供应相对充裕的情况下。
 
如果说中国的消费结构已经逐步转型,我们更需要关注医疗、教育、房租以及交通等非食品价格。让我们来试试看。
 
下面这张图就告诉了我们在CPI篮子中除食品和衣着以外的分项同比数据,数据显示,医疗保健价格看起来上升较快,但很难想象医疗保健价格可以推动CPI的快速上升。与此同时,其它分项却不明显,尤其是居住价格。这样的感觉可能与很多人的感受并不相同。
 
    
于是,我又查了一下第三方公布的房租数据,房租的涨速进入2016年之后的确开始出现下滑。所以,在目前的状况下,我们的确不容易得出通胀会全面上升、并且连环传导的结论。
 
 
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很难得出一个关于通胀的明确结论。但现状是,也没人可以轻易否认通胀即将到来,尤其在利率整体上升的背景下,所以通胀交易仍会存在一段时间。
 
最后,我们以一个故事来作为结尾:
 
前段时间,我去北京出差,住在亮马桥。当我走到燕莎楼下的超市,想买点水果时,发现四个黄桃卖388元,不禁暗忖:中国的实际通胀水平真高。吃晚饭的时候,我经过了一个卖水果的小摊,发现柚子的价格很便宜,于是买了一个柚子。我一边吃着柚子,一边想中国的物价水平真低。在没有让人信服的结论前,我们只能让子弹再飞一会。
话题:



0

推荐

周浩

周浩

172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负责北亚地区宏观和市场研究。目前常驻新加坡,此前若干年在上海工作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