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月份的信贷数据,印证了市场此前的各种传言:首先,社会融资总量创下历史新高,表明信贷热情高涨;第二,新增贷款低于市场预期,印证央行在最后一个星期进行了“窗口指导”;第三,社融高于预期,贷款低于预期,表明提高MLF利率意在控制表外业务的快速扩张。
 
其实,从数据本身的惯性来看,社会融资总量创下历史新高,是符合其此前的数据趋势的。1月底社融存量同比上升12.8%,12月底为12.9%,这样的增速其实是正常的。问题反而出现在新增贷款身上,1月底的贷款存量同比增长12.6%,低于12月底将近1个百分点。趋势上来看存在着明显的“断层”——这也表明有形之手的干预。
 
只是按下葫芦起了瓢,贷款看似减少,但难掩市场的热情万丈。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在关键的年份出现上升,也不足为奇,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找到政府背书,不管怎么样也不能算是一件坏事。
 
所以把这些所有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我们看到了货币政策的窘境,如果想完成“去泡沫”的任务,这样的社融增速几乎难以看到完成目标的可能性,但如果想要刹车,货币政策几乎是螳臂挡车,更何况贸然刹车背后的风险。将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中国可能需要考虑的是,是否需要从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上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否则,央行只是在做困难的跷跷板平衡,在目前的语境下,受到伤害的是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债券市场。
话题:



0

推荐

周浩

周浩

172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负责北亚地区宏观和市场研究。目前常驻新加坡,此前若干年在上海工作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