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央行为中间价加入“逆调节因子”,CNH出现快速升值,只是这一次不再有血流成河,在几无抵抗之下,CNH快速突破6.83一线。无论是谁,似乎都对人民币未来的走势提不起太多的兴趣来。
 
事实上,人民币中间价“测不准”的现象从4月中旬就开始出现,当时有很多市场人士是因为习特会之后,中美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毕竟中国不希望人民币贬值,美国也不希望看到人民币太弱。因此将人民币中间价推强,似乎代表了中美之间共同的政治诉求。
 
只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价格一直稳定在6.89的水平附近,这又让人觉得有点奇怪。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中间价与即期价格之间的价差肯定不会长期存在,到底谁会最终占据上风。历史上而言,一般是中间价,毕竟中间价代表了某种立场,结果,“逆调节因子”被正式宣布,中间价的指导性意义开始再度增强。
 
对于市场来说,我们无法忽视的两种现象。第一,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价格保持大致稳定,但人民币指数近期再度创下新低,这意味着人民币在跟随美元走弱,这在某种程度上有些copy去年同期的走势,那么人民币会否在今年下半年重复过去的故事,值得市场探讨。
 
第二,中间价重新掌握主导权,并不意味着市场会马上就范,这会导致跨产品套利的再度出现。其中的一类典型就是不可交割远期市场(non-delivery forward, NDF)和可交割远期市场(deliver forward, DF)之间的套利,由于NDF以中间价作为基准,而DF以即期价格作为基准,那么中间价(指导价格)与即期价格(市场价格)之间出现的价差,就会导致套利机会的出现。这样的套利机会当年在人民币升值时曾经大行其道,而如果市场结构再度出现某种扭曲,那么这种扭曲必然也会带来逐利者。
 
 
 
美联储加息搅动市场,其是反映需求复苏,还是反映资产泡沫?新兴市场资本流出,金融危机会来吗?德国商业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师周浩为你解析2017投资怎样避开泡沫陷阱。
话题:



0

推荐

周浩

周浩

172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负责北亚地区宏观和市场研究。目前常驻新加坡,此前若干年在上海工作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