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经济形势一片向好声中,欧洲央行还是悍然宣布,尽管会将购债规模从2018年起减半至每月300亿欧元,会把目前的购债计划至少持续至明年9月,同时也不排除未来进一步采取行动的可能性。这样一个鸽派表态,让欧元再次成为受害者。但问题的关键是,欧洲央行为什么总是扮演着“扶不起的阿斗”的角色呢?
 
事实上,从欧洲央行的各种预测模型来看,欧洲难以脱离目前的增长困境——这也意味着欧洲央行很难短期达到通胀目标,欧元的升值事实上让通胀目标更加难以实现。与此同时,欧元区的经济表现仅仅在今年有所回升,但仍旧无法掩盖欧洲经历了“失去了的十年”的事实,从GDP规模来看,欧洲的GDP指数在2016年才将将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这与美国和中国的高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欧元区的失业率水平,不好意思,仍然高于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所以,这一切都让欧洲央行难以乐观。
 
而与此同时,外界对于欧洲经济的突然看好,则更让欧洲央行无所适从。今年以来,欧元区以PMI为代表的经济指标明显走强,股市也承接了大量的资金,欧元随之出现大幅升值。这让欧洲的很多看重基本面的经济学家“看不懂”,与多数经济体相比,欧洲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之多、问题之复杂,可能是很多外部观察者都难以体会的,但市场一股脑地将乐观情绪嫁接在每个人头上,则可能是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至少在欧洲央行看来是这样。这样的一种认知差异,也导致了欧洲央行总是试图通过各种“消息泄漏”来引导市场的预期,但在今天的利率决议公布后,市场似乎仍然饱含着失望情绪。这也说明市场和政策决策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称。
 
债务问题缠身,则是笼罩在每一个欧洲经济体头上挥之不去的梦魇,这可能可以从更深层次上解释欧洲的央行颇有些绥靖的立场。
 
无论如何,欧洲央行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宽松立场。换个角度想想,经济不好永远是宽松者的通行证,很多时候态度也能决定很多事情。
话题:



0

推荐

周浩

周浩

172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负责北亚地区宏观和市场研究。目前常驻新加坡,此前若干年在上海工作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