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中国股市戏剧般地“熔断”了。市场一片茫然、无奈和自娱自乐中, 但似乎很难理解这样的一次“突然死亡”对于未来真正的启示。

中国股市本在一片安静中开盘,盘前人民币中间价突然大幅低开,被很多分析人士认为是股市大幅暴跌的重要原因,但人民币汇率从8月份以来就一直处于弱势,股市总体上表现尚算稳定。将股市的极端表现与汇率挂钩,似乎并没有太多的道理。财新制造业PMI大幅低于预期,似乎也可以算是一个“导火索”,但此前的市场分析都认为制造业走软是政策有意为之,在中国转型的过程中,服务业将成为新龙头。周末公布的服务业PMI几乎可以用“亮瞎眼”来形容——转型在路上,市场又为何恐慌?

可以判断的是,A股的第二次熔断并导致股市直接停止交易,是第一次熔断恐慌的延续。在股市因为沪深300指数暴跌5%而停止交易15分钟后,市场的本能反应只能是砸盘,从5%7%的跌幅,市场仅用了6分钟左右的时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样的一种“非理性”行为,不能为正常逻辑所理解。但中国市场的暴涨暴跌,却是不可否认的“中国特色”,而中国股市的“戏剧停牌”只能给市场造成更大的波动和恐慌。市场开始寻找一切与中国有关的概念进行抛售,而隔天主流的国际媒体,也开始浓墨重彩地提及“中国放缓”、“中国恐慌”、“熔断触发抛售”等一系列标题来吸引眼球。

伴随着中国股市的“突然死亡”,隔夜人民币汇率大幅下挫,并创下了自2010以来的最低点,亚洲货币也哀号遍野。隔夜市场的表现似乎也暗示着全球金融市场越来越关注中国因素,隔夜美股暴跌1.5%,欧洲股市则下跌幅度超过3.5% 与中国因素相关的澳币和新西兰元则分别贬值了1.53%1.90%

在这个时刻,留给中国官方的选择并不多。如果不对市场进行安抚,甚至直接干预,那么空头们的情绪将会释放数天,而最终演变为“中国崩溃”等说法时,中国官方则将不得不出手。这样的代价在“股灾”时已经被验证。

而对市场进行干预,则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市场自然会认为,中国官方在任何危急时刻,都可能给市场以予取予求的援助,那么市场可以做的是,在低位买进中国概念股,等待着官方的“神兵天降”,然后,然后再抛售。

这当然不是一个正常的状况。但在中国市场开始展示出全球影响力的时刻,我们首先必须要承认中国经济的巨大体量,开始散发独特的市场魅力,但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高波动性 也影响到全球市场对于“中国崛起”的担心。

这将必然是中国市场走向成熟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一味地反思“熔断机制”本身的意义其实有限,即使中国市场存在涨跌停板以及T+1等交易制度,“熔断”看似多此一举,但市场的一种本能宣泄,不能简单怪罪于“机制问题”。

在多个市场出现“纰漏”时,中国央行刚刚推出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MPA)应该如何应对,将成为第一道防火墙 。但需要指出的是,尽管MPA似乎操着整个金融监管的心,但在央行的层面上,可以作出的决定无非是降息降准,或者直接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接下来,我们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市场自发地回归正常,2016年发生的一切成为历史的尘埃;二是中国官方再次启动应急机制,并再次接管市场,有了“股灾”和“811汇改”的教训,这一次,中国的反应应该会更加迅速。

话题:



0

推荐

周浩

周浩

172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负责北亚地区宏观和市场研究。目前常驻新加坡,此前若干年在上海工作生活。

文章